来源: 石榴云/新疆日报 作者: 2025-09-02 10:05:49
新疆图片库里,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生动再现了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庙尔沟中学的“孩提”时光:光秃秃的大山脚下,几座松木搭建起来的简易房屋,矮趴趴“长”在草场上。远处空地上,一群学生们蹲在地上围成圈,正在观看几个同学进行跳绳比赛。
“想想过去的艰苦条件,再看看现在孩子们宽敞明亮的教室和美丽的校园,真是感慨万千。”8月27日,庙尔沟中学退休教师胡马尔汉·巴力它亨说。
77岁的胡马尔汉与老伴扎黑拉·沙凯,都曾是庙尔沟中学的教师。他们的记忆里深深烙印着这座学校的蜕变历程。
上个世纪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庙尔沟中学的模样,拍摄年代不详。图片由新疆图片库提供
时光回溯。1933年,在乌鲁木齐县南山松树头片区,为了让牧民子弟有机会接受教育,几个开明进步人士号召当地群众,伐木取材、搭建房屋、制作桌椅。很快,大山里的“松树头小学”诞生了。
那时的校舍漏风漏雨、夏热冬寒,但依然有学生骑马从数十公里,甚至一百多公里外赶来上课。见到孩子们求学艰难,老师们也主动骑马前往偏远牧场开展教学。渐渐地,“松树头小学”也被人们称为“马背小学”。
1956年,为了让牧区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党和政府将学校迁至水西沟镇庙尔沟村山脚下,修建土坯校舍,成立庙尔沟初级中学。教学方式从流动转向固定,许多一度辍学的牧民子女也被老师接回课堂。1974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学生。琅琅书声从此回荡在山谷之中,成为南山牧区一道动人的风景。
在胡马尔汉的记忆中,尽管当年条件艰苦,校园里却不乏欢声笑语。校舍常受风雪侵蚀,出现地基塌陷、墙体裂缝、屋顶漏水等情况。教室地面一洒水就泛起土腥味;长条桌凳不稳,学生稍不注意就会摔倒;晴天尘土飞扬,一步一坑;雨天泥泞满地,教室常常被踩得到处是泥。
入秋后,师生要一起拾柴运煤。冬天靠火炉取暖,煤灰弥漫,孩子们经常弄得满脸黑灰。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位老师带多个班级,教数门课程,不仅精力分散,教学质量也难提高。
“尽管环境艰难,老师和学生都未曾放弃。”胡马尔汉说。当时没有正规操场,体育课就在空地上进行;缺乏器材,师生便用鸡毛自制毽子、用土块垒乒乓球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校园里依然生机勃勃。
转眼到了2005年。在党和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庙尔沟中学迁至风景如画的水西沟镇,建成一座现代化校园,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5337平方米。
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庙尔沟中学现代化教学楼。顾新祥 摄
20年来,学校依托南山独特的冰雪资源与地理优势,将滑冰、滑雪等体育项目引入课堂,建立冰雪特色课程体系,按学生特长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积极推进冰雪运动特色班的建设与招生。
2019年,该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24年,获批设立自治区普通高中冰雪运动特色班。校轮滑队、速滑队、高山滑雪队等队伍屡次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庙尔沟中学拥有教职工140余人、学生1000多人,建有多栋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和体育馆,并配备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专业场地,已成为一所设施完备、特色鲜明的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学。如今家家争先送子女入学。
“这些观念的转变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长期以来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投入,也是党的教育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见证!”庙尔沟中学副校长顾新祥感慨地说。
编辑:邓一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6120190015
举报电话: 0791-88111736 举报邮箱: media@jxcb.net
Copyright © 2016-2025 jxc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