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新闻 > 首页热点 > 文章
从直播间到田间地头,从网格走访到产业车间

新时代赣鄱先锋丨“领头雁”彭徇龙解锁彭家村致富密码

◎开栏的话

在你我身边,有一群“新时代赣鄱先锋”正用实干书写着忠诚担当的壮美诗篇。他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先锋速度,在民生幸福画卷中勾勒先锋温度。

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全面展现新时代先锋形象,晨报特开设“新时代赣鄱先锋”系列报道专栏,通过讲述他们在高质量发展主战场、社会治理第一线、民生服务最前沿的奋斗故事,立体呈现他们不忘初心使命、认真履职尽责的精神风貌。


▲彭徇龙(中)正在村中走访。


晨报讯(记者 郭媛媛)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彭家村的野生高山红茶,都是村民手工采摘的,茶汤清亮、入口回甘……”镜头前,彭徇龙熟练地冲泡着茶叶,身后的农特产品加工销售中心里,雷竹笋、红薯粉等特产整齐陈列。这个名为“彭支书”的短视频账号,如今已成为抚州市金溪县何源镇彭家村的“流量窗口”,而账号的主人——彭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徇龙,更是村民心中带领大家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2021年,在外经商的彭徇龙,毅然放弃城市的安稳生活,响应镇党委邀请回到彭家村。“当时村里是‘空心村’,年轻人外流,集体经济薄弱,我就想为家乡做点事。”彭徇龙回忆道。从职业经理人到村支书,身份的转变使他将企业管理经验融入乡村治理,开启了彭家村的“蝶变之路”。


产业振兴:

让“空心村”长出“致富芽”

“产业旺则乡村兴,这是我回村后最坚定的想法。”彭徇龙深知,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空谈。他首先“盯上”了村里的闲置资源:自筹资金创办服装厂,稳定运营后移交村办公司,解决30余名村民就业;借鉴外地经验推动流转1200亩土地,引入种子专业合作社,建成制种基地,让传统农田变身“金土地”。

2024年,彭徇龙又争取资金建成200余平方米的农特产品加工销售中心,为雷竹笋、高山红茶等土特产搭建“线上桥梁”。他运营的“彭支书”短视频账号累计开展了40余场直播带货,销售额超5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集电商、直播、旅游于一体的溪畔农场自今年4月运营以来,接待游客1500余人次,农文旅融合的新路径让乡村焕发活力。2024年,彭家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昔日“空心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治理创新:

用“积分+网格”织密民心网

彭徇龙创新性地将党员积分制与网格化管理结合,走出了一条特色治理之路。2022年,彭家村党总支制定并推行《党员日常行为积分考评细则》,参加“三会一课”加2分,帮群众解困加3分……每季度在公示栏晾晒积分排名,用“看得见的激励”调动党员积极性。

同时,他将全村划分为3个大网格、11个“微网格”,自己任总网格长,59名党员担任网格员,构建“群众点单、党员接单、支部评单”机制。2024年,彭家村网格员累计服务群众16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如今,63名党员全部参与积分制,还曾有9名在外流动党员春节返乡时主动到村党总支报到,并自发出钱出力拓宽了进村道路。


乡风文明:

让新风尚吹遍乡村角落

“物质富了,精神更要富。”彭徇龙把移风易俗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突破口。村里建起移风易俗长廊和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月开展理论宣讲、技能培训,“乡间好声音”团队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让党的政策走进群众心里。

他还通过短视频记录乡村变化,宣传文明新风。在彭徇龙的推动下,彭家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少了,志愿服务的多了;邻里纠纷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2024年,彭家村“打好‘三张牌’推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获评省级优秀案例,文明新风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从直播间到田间地头,从网格走访到产业车间,彭徇龙用实干诠释着“新时代赣鄱先锋”的担当。“未来,我想让彭家村的特产搭上电商快车畅销全国,让乡村旅游火起来,让村民的‘幸福路’越走越宽。”彭徇龙坚定地说。


编辑:邓兰香

热点
  • 热播视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6120190015

    举报电话:  0791-88111736    举报邮箱: media@jxcb.net

    Copyright © 2016-2025 jxc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