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新闻 > 首页热点 > 文章
工服湿透、晒干、再湿透,汗水顺着黝黑的脸颊滚落

高温下的坚守者丨“钢轨医生”在50℃钢轨上“听诊把脉”

▲线路工们正在钢轨旁埋头作业。 李舜 图

晨报讯(杨莹青 记者 张静) 清晨6时,吉安地区的暑气早已开始蒸腾。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工务段吉安线路检查工区的线路工们已整齐列队,迎着热浪赶赴京九线吉安南站场。

“今天我们要完成吉安南站关键道岔和吉衡线的全面检修,大家注意防暑,记得都把水壶装满。”工长张安的声音穿透热浪。

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骨干铁路网的动脉之一,京九铁路与连接京九、京广两大干线的吉衡铁路在吉安站交会。这里客流量常年居高不下,既见证着革命老区经济的腾飞,也承载着千万旅客的归途与远方。张安和他的队伍,正是守护这条钢铁命脉的“钢轨医生”。

暑运正酣,列车开行密度加大,每日仅有的40分钟“天窗时间”——这段不安排列车运行的黄金检修窗口显得弥足珍贵。为严防高温“胀轨跑道”风险,入夏以来,他们加密巡检频次,动静态检查双管齐下,紧盯线路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全力护航暑运安全畅通。

6时40分,调度命令准时下达,“天窗”开启!张安与工友们迅速散入指定道岔区域。为防止晒伤烫伤,他们身着严实的长衣长裤,在钢轨旁埋头作业,汗水迅速浸透工装,紧贴脊背。40分钟,这群“医生”争分夺秒地完成了对吉安南站多组关键道岔的细致检查,为早高峰列车的平稳运行筑起了第一道安全防线。

短暂休整,日常的巡检工作便要开展了。上午9时许,太阳已经高挂,烘烤着钢轨,地面不断向上散发热气。张安带领组员将轨检仪架上钢轨,紧盯仪器屏幕上实时跃动的数据曲线,这是钢轨健康的“心电图”。

唰唰唰……轨检仪的轮子摩擦着灼热的钢轨,热浪自脚底蒸腾而上。每一步,都像在蒸笼里跋涉,鞋底仿佛即将融化。汗水顺着黝黑的脸颊不断滚落,张安和工友们早已习惯这“洗礼”,只匆匆用袖口一抹;工服湿透、晒干、再湿透,凝结出大片刺眼的白色盐霜。11时整,检查抵达终点,轨温实测已达50℃。草帽下,每个人的脸颊都被烈日晒得通红。

“快!解解暑!”铁道线外,车间后勤组早已守候多时。“刚切的西瓜!冰镇的绿豆汤!”车间主任王善龙扯开嗓门,将冒着丝丝冷气的绿豆汤一一递到大伙手中。张安抹了把脸上的汗珠,与工友们刚在阴凉处稍歇,便又围拢到轨检电脑前。“每一处病害信息都要精准入库。”他一边操作一边强调,“今晚维修工区就指着这张‘药方’来‘治病’了。”



编辑:邓兰香

热点
  • 热播视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6120190015

    举报电话:  0791-88111736    举报邮箱: media@jxcb.net

    Copyright © 2016-2025 jxc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