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江西晨报 作者: 2025-08-05 21:22:51
▲重建后的住宅楼不光外表焕然一新,居民也住得放心。
▲重建前的老楼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本文图片由周亮提供
晨报讯(王纪洪 曹凡圣 记者 张静) 房屋焕然一新,道路干净整洁……南昌市东湖区新公园路87号透着安宁。住户李雪芬坐在敞亮的客厅里,望着窗外人民公园的绿意,笑意漫上眼角:“原拆原建后,住在这里既安心又舒适。”这栋崭新住宅楼的前身,是一栋始建于1977年的老楼,于2014年被鉴定为D级危房,2021年重新进行安全鉴定后,结果同样显示该建筑为D级危房。如今在多个部门的配合下,这栋老楼完成原址重建,实现了“忧居”变“优居”的华丽转变。这一项目的完成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也标志着南昌首例“原拆原建”项目成功落地。
问题
“竹筋”危楼引发住户忧虑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曾经的老楼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东湖区大院街道公园社区居民委员会党委书记兼主任周亮告诉记者:“老楼的楼层间是竹筋做的楼板;墙体开裂、墙面渗水又不隔音;老人家又特别多,大家都担心。”
住在一楼的李雪芬以前备受煎熬,她告诉记者:“除了潮湿天需要用旧衣服铺在地板上吸水,半夜还有白蚁爬出来,‘呜’一下子,床上地上一片雪白,只能爬起来扫,能扫出几簸箕白蚁。”
这栋老楼与旁边另一家单位的宿舍楼挨得很近,因此,老楼重建前,宿舍楼的居民很担心重建工作会挖到自家楼的地基……
举措
多方共筑居民安居梦
居民的困境始终牵动着政府的心,二次鉴定确认危房等级后,一场“政府引导、居民自治、单位协同”的重建行动拉开帷幕。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南昌市高度重视房屋安全管理工作,相继出台《南昌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南昌市城镇C、D级危房排危整治工作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危房重建流程和扶持措施,为居民原址重建提供政策依据。东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公园路87号项目是政策落地的典型案例。我们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城管执法、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开辟‘绿色通道’,从立项到完成联合核准备案手续,只用了短短2个月。”
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东湖区大院街道办和公园社区发挥了桥梁作用。周亮告诉记者:“我们前后组织了不下20次业主大会,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耐心解读政策,社区工作人员化身‘代办员’,协助居民跑手续、解难题,全程提供服务。”
记者还了解到,原产权单位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无偿提供临时办公场地,并积极协助办理产权变更等事宜,为重建工作提供坚实保障。此外,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32户居民民主选举成立重建小组,全程参与方案设计、施工监督和资金管理。
成效
旧貌换新颜,幸福家园再启航
重建后的住宅楼不光外表焕然一新,楼内的老问题也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李雪芬开心地对记者说:“现在我真的很喜欢这里,舒适方便,幸福感满满!”
记者了解到,重建后的新公园路87号楼严格遵循“原址、原面积、原楼层、原高度、原产权性质”的原则,在确保建筑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基础上,优化了平面布局,使原本局促的空间得到了更合理的设计。新楼采用现代抗震加固技术,水电管线全面升级,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提升了居住品质。
记者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了解到,该项目作为南昌市首例成功实施的“原拆原建”案例,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住房安全问题,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政策保障、居民参与、高效协同”的危房治理新路径,为全国危旧房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南昌经验”。
编辑:袁云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6120190015
举报电话: 0791-88111736 举报邮箱: media@jxcb.net
Copyright © 2016-2025 jxc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