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新闻 > 首页热点 > 文章

我们身边的榜样 |南昌“寻亲神探”杨敏:用警徽照亮486个家庭的团圆路

▲2022年10月3日,杨敏(右一)帮助进贤失散34年的家庭团圆。


晨报讯 (记者 李小聪) “女儿啊,29年了,我终于找到你了。”2024年6月6日,南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认亲室里,一对夫妇紧紧拥抱着失踪29年的女儿,泪水浸透了彼此的肩头。

房间角落,一名高个子民警眼中闪烁着欣慰的泪光,他悄然退后,将团圆的舞台完全留给这个等待了一万多个日夜的家庭。这位民警,正是被寻亲家庭称为“神探”的杨敏。截至今年6月,他已成功帮助全国486个家庭实现团圆。


初心如磐

从“风行者”到寻亲工作室

2015年,杨敏在日常工作中深切感受到失散家庭的痛苦,毅然投身打拐和寻亲工作。起初,他化名“南昌风行者”,默默利用业余时间和刑侦专业技能,义务为群众寻亲。不到一年,他便帮助15个离散家庭重获团圆。

2018年,南昌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正式成立“杨敏寻亲工作室”。由杨敏牵头,会同技术部门骨干,在全省率先推动在分县局刑侦部门设立免费DNA采集点,运用“天网”工程、DNA信息比对、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照亮失散人员回家的路。


科技赋能

突破寻亲瓶颈的“攻坚手”

在寻亲工作中,杨敏展现出非凡的专业智慧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他独创“记忆拼图法”,通过耐心引导寻亲者回忆生活细节,将零散记忆碎片拼凑成关键线索。

2017年,熊国某夫妇慕名求助,希望找回1986年在高安市人民医院丢失的女儿。杨敏采集信息后,运用“记忆拼图法”不断缩小范围,借助大数据和DNA比对,最终确认南昌市红谷滩区的晓霞就是他们的女儿。

杨敏在科技应用上走在全省前列。2021年7月,他通过隔代DNA比对技术,成功找回1990年失踪的进贤县儿童胡某,开创了江西省首例隔代比对寻亲成功案例。同年,面对1994年南昌几起儿童被拐案中遗留的3名未找到儿童,杨敏重新调阅泛黄卷宗,借助现代刑侦技术,在福建成功找回两名被拐27年的受害人。


春风化雨

迷途少年的“引路人”

“警徽照亮回家的路”不仅照亮归途,也为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点亮回归的希望。2010年出生的小文(化名),因缺乏父母关爱,长期辍学并染上偷盗恶习。2023年7月被送往专门学校矫治。杨敏一面劝导小文父母改善家庭关系,一面通过法治教育和心理辅导建立信任。终于,小文于2024年8月重返校园。面对从小遭遇父亲家暴、脾气暴躁染上打架恶习的14岁小辉(化名),杨敏量身定制帮教方案,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法律后果,引导他重塑价值观。

“这些孩子前程大好,走歪路多有原因,如单亲家庭、家暴等。”杨敏总结出“三进三导工作法”:“三进”即进学校、进家庭、进内心;“三导”即导法律明责任、导沟通促交流、导人生归正道。在杨敏示范带动下,南昌市公安局已有200余名民警结对帮扶近300名罪错未成年人,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帮教体系。


荣誉与坚守

486份档案的无声见证

在“杨敏寻亲工作室”,有几本档案册,记载着486份档案——每一份档案就是一个被他重新连接的家庭。杨敏电脑里,还有数百份罪错未成年人帮教档案,记录着迷途少年走向新生的轨迹。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评优秀人民警察2次、优秀共产党员1次、优秀公务员4次,嘉奖4次,公安部授予“2024年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提名奖”……杨敏获奖无数,但初心不改。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让更多离散家庭团圆,让更多迷途少年回归正道。”杨敏的誓言朴实而坚定。



编辑:邓兰香

校对:朱翔

复审:何凡

审签:杨鸣

热点
  • 热播视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6120190015

    举报电话:  0791-88111736    举报邮箱: media@jxcb.net

    Copyright © 2016-2025 jxc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