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新闻 > 首页热点 > 文章
一张周岁黑白登报旧照+“跨年龄人脸识别”

江西警方用AI找回被拐32年男子

▲被拐32年的周小乐与家人相拥。


晨报讯(记者 李小聪) “爸爸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等到你回家……”这是寻子父亲周志发生前写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近日,在南昌铁路公安处的会议室内,通过AI技术与民警的不懈努力,被拐32年的周小乐重回家人怀抱。


噩梦 4岁孩童公园被拐

1993年4月1日,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家住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的周志发、胡秋香夫妇而言,那天却是人生最黑暗的一天。当天,4岁的周小乐跟着姐姐去公园和小伙伴玩耍时,被陌生男子以糖果诱骗带走。目击者称,孩子被一名35岁左右的男子抱上黄包车时曾放声大哭。

夫妇俩发动亲友彻夜搜寻无果后报警,自此踏上了长达32年的寻子之路。


跋涉 40万公里血泪寻亲路

为寻找儿子,周家倾尽所有,年幼的姐姐被寄养在亲戚家,夫妇俩磨穿了20多双胶鞋,走遍140多个城市,行程超40万公里,张贴了数万张寻人启事。夜晚,无处安身,两人便睡桥洞屋檐。饿时,放下尊严,沿街乞讨果腹。雨天不敢停歇,害怕一次的休整换来一生的擦肩而过。

他们将赚的每一分钱都毫不犹豫地用在寻亲路上。2015年,周志发带着遗憾离世,临终前仍攥着一张泛黄的寻人启事,反复呢喃:“小乐,你在哪儿……”

今年3月,南昌铁路公安处民警汪挺接到协查请求,仅存的线索是一张失踪时登报找人的黑白色周岁照。年代久远、证据匮乏,原始照片丢失,且计算机无法识别登报照片,可查性几乎为零等诸多不利因素,意味着常用的技术手段无法起效。

汪挺随即与办案民警对接案情,并向当事人了解情况。经多方工作,他们终于得到周小乐失踪前与其姐姐存在容貌相似点这一关键线索。于是,汪挺借助AI技术展开“跨年龄人脸识别”,通过对亲缘相貌规律、户籍情况、收养动机、家庭人像等多方面逐一进行分析、比对、排除,最终从4000余条线索中锁定福建泉州男子林某阳。经DNA比对,林某阳正是失踪32年的周小乐。


团圆 32年思念化作热泪

认亲现场,母亲胡秋香颤抖着抱住儿子泣不成声:“像!像姐姐!”姐姐哽咽道:“爸妈从没放弃过你……”汪挺默默打开电脑,屏幕中,一段由AI技术合成的影像徐徐展开,周父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T恤,他的面容被数字化还原,眉间的皱纹深如沟壑,影像里的他微微倾身,沙哑的嗓音带着颤抖,仿佛穿越时空。“儿子,你过得好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这声音是汪挺从周母珍藏的旧磁带中提取的,那是周志发生前最后一次录下的寻子广播,日复一日的呼喊早已磨哑了他的喉咙。

“每找回一个孩子就想帮更多人团圆。”汪挺如是说,截至目前,汪挺推送各类寻亲线索187条,协助打掉拐卖儿童团伙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无照片找到命案逃犯1名,找回被拐儿童92名,助力了176个失散家庭获得团圆。

周家人这场跨越11680天的重逢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救赎,更见证了科技与人性的光辉,生与死的遗憾终在数字AI世界里凝成一句圆满的“回家就好。”



编辑:邓兰香

校对:朱翔

复审:何凡

审签:杨鸣

热点
  • 热播视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6120190015

    举报电话:  0791-88111736    举报邮箱: media@jxcb.net

    Copyright © 2016-2025 jxc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