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江西晨报 作者: 2025-05-14 20:46:37
晨报讯(记者 李小聪) “崽啊……崽啊……是你吗?”“妈!是我……我回来了。”近日,在南昌市进贤县公安局十一楼会议室,50岁的潘妈妈颤抖着伸出双手,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摸索,当指尖触到那张牵挂已久的脸庞时,这位盲人母亲突然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起来——这声“妈”,她等了整整32年。
一觉醒来
8个月大的儿子不见了
时光倒回1993年,潘妈妈和丈夫带着8个月大的儿子远赴福建厦门务工。患有眼疾的潘妈妈看不见儿子的模样,只能靠指尖一遍遍抚摸孩子粉嘟嘟的小脸。在厦门的日子虽然艰苦,但一家三口在一起,比什么都幸福。
一天傍晚,孩子突然发烧,夫妻俩带着孩子从医院看病回来后,累了一天的二人在简易窝棚里沉沉睡去,一觉醒来却发现,儿子不见了!“我在附近找了几天几夜,哭得眼泪都干了。”潘妈妈每每想起此事,心头依然疼痛。“最后钱花光了,人也没找到,只能回来了。”父亲张国乐补充道。
两次血样录入
命运齿轮再次转动
回到进贤后的几十年间,夫妇俩从未放弃寻找儿子的下落,可因文化程度有限,经济拮据,所有的努力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直到2017年夏天,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时任南昌市进贤县公安局白圩派出所社区民警的万小挺,在入户走访中得知夫妇二人的遭遇。
“叔叔阿姨,现在通过采血就能比对DNA找孩子……”万小挺耐心地向二人讲解公安机关的寻亲工作机制,并积极上门为夫妇二人采集血样。又过去了8年,令潘妈妈没想到的是,2024年12月,远在千里之外的福建厦门,32岁的吴小乐在机缘巧合之下录入了血样。
“因为吴小乐的养父母告诉过他,他是被收养的,所以他有一个愿望,想知道他的亲生父母是否在等他。”进贤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沈声浩告诉记者,正是这两次的寻亲血样采集,让这份跨越千里的寻亲能够圆梦。
2025年4月中旬,公安部寻亲数据库突然响起清脆的提示音,作为进贤县公安局寻亲联络人的沈声浩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张国乐一家,“张大哥,您的孩子找到了!真的找到了!”
一声“妈”
32年的泪水瞬间决堤
重逢时刻,吴小乐刚叫出一句“爸、妈”,潘妈妈就踉跄着扑了过去,她的手指依次划过儿子的眉骨、鼻梁、嘴唇。“崽啊,我的崽啊!”她把儿子的手紧紧抓在自己手里,这一次谁也不能让他们分开。
张国乐背过身去抹眼泪,这个年近六旬的汉子,此时此刻既高兴又腼腆。吴小乐的3个妹妹围上来,轻轻触碰这个从未谋面的哥哥。吴小乐激动地将父母紧紧拥入怀中,32年的思念,在父母的怀抱和家人的簇拥中尽情释放。
这场跨越三分之一个世纪的重逢,是全国2.3万例“团圆”行动成功案例的缩影。当DNA技术打破时空壁垒,当千万民警接力寻亲,那些被偷走的时光正在慢慢缝合,正如民警所说:“我们多跑一里路,多采一份血,就可能让一个家庭少流十年泪。”
据悉,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通过“团圆”行动已找回失踪被拐儿童3.7万名。对此,警方温馨提醒:如果身边有寻亲需求的家庭,请到当地派出所或公安部门采集血样,每一份血样都是照亮团圆之路的星光。
(文中张国乐、吴小乐均为化名)
编辑:邓兰香
校对:朱翔
复审:何凡
审签:杨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6120190015
举报电话: 0791-88111736 举报邮箱: media@jxcb.net
Copyright © 2016-2025 jxc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