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品牌 > 晨报旅游 > 文章

【灵山夜话】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王贞白

王贞白(875年—958年),字有道,号灵溪。唐代信州(今上饶市信州区)灵溪人。王贞白是唐朝乾宁二年(895年)进士,七年后(902年)授职校书郎。在登第授职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

图|潘建有

天复中,唐昭宗奔凤翔,王贞白“遭时不淑”,为避世乱而退居家乡,著书自娱,不复仕进。归隐后,曾在西山(今广丰中学内)建“山斋”,以道学自任,传道授业,四方学者宗之。常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自编《灵溪集》七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编》存诗十二首。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王贞白性恬顺,明易象,“学力精湛,笃志于诗”,其诗“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清秀典雅,辞意工丽”,《唐摭言》中说他“臻前辈之阃阈”(即已经达到了前辈的境地)。其诗,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特别是对军旅征戍之情的描写,读来如身临其境,深切动人,感人至深,对江西文坛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他的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王贞白卒葬于今广丰县城西门外,并建有道公祠。故广丰人又称王贞白为广丰县人,按其出生地在今信州区灵溪,其上游称饶北河,是灵山东部主溪流,葛玄曾在灵溪桃花坞设道坛,是灵山道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王贞白作为灵山之子,当之无愧。(摘自江西人民出版社《天下第一灵山》) 


责编:周震琴

校对:朱翔

复审:龚冰

审签:杨鸣


热点
  • 热播视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6120190015

    举报电话:  0791-88111736    举报邮箱: media@jxcb.net

    Copyright © 2016-2025 jxc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