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江西晨报 作者: 2025-04-11 00:08:04
▲Rokid展馆内,参展者正在体验AR眼镜。
晨报讯(记者 张静) 在赣鄱大地上,一场由数字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正悄然重塑传统制造业的基因。在鹰潭余江区的眼镜工厂里,裁片机在自动机械手联动操作下,每分钟精准完成4副镜片的全自动裁切,裁片的光学中心距离(OCD)偏差,稳定控制在0.2毫米……当前,江西传统产业正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
“一副49克的AR眼镜,背后是300项专利的积累。未来,余江不仅是‘眼镜之都’,更将成为‘智能视界’的创新策源地。”4月2日,在2025中国AI眼镜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江西余江眼镜推介会上,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对余江的眼镜行业赞不绝口。
祝铭明是土生土长的余江人,因不久前演示智能眼镜产品成为明星创业者。在本场大会上,他通过透过眼镜投射的屏幕进行脱稿演讲同样受到许多关注。目前,Rokid与余江区已达成合作,将共同推动AR智能眼镜与传统眼镜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余江眼镜产业向智能制造升级。祝铭明表示:“未来20年有两件事情会改变人类和这个世界,一个是AI,一个就是AR。AR眼镜是AI的最佳载体。”
在现场的展馆中,一款名为“青少年近视管理智能眼镜”的产品也备受瞩目。江西科强光学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强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这款产品。“这款眼镜可以实时检测小孩的佩戴时间,家长可以根据手机App的记录判断并干预佩戴时间,眼镜的屏幕里也会弹出休息提醒。”李少强补充:“同时,该眼镜利用AI算法等技术,能检测孩子阅读、写作业时的不良坐姿和有害光暴露指数等,眼镜屏幕里弹出提示,突破传统离焦镜片局限,实现被动矫正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从清朝嘉庆年间的手工修配眼镜,到如今AI+AR智能眼镜方兴未艾,余江实现了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镜”变,全产业营收突破百亿元,跻身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列,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跨越之路。2024年,余江眼镜产业园园区已集聚企业300余家,培育自主品牌90余个,获授专利137项,实现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8.22亿元,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外贸出口额超1亿美元,形成了“全球每三副眼镜,一副有余江基因”的产业传奇。
AI技术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像余江眼镜这种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实践,正在江西制造业领域引发连锁反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许多企业实现生产效率提升、资源优化配置、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今年年初,赣州经开区企业冠英科技集团成功接入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并上线工业AI智能平台,在铜能耗分析、关键工艺分析、产品质量分析等场景成效显著。例如在铜基新材领域,该企业基于自主研发GBox边缘数据中心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其训练成工艺模型,并交由DeepSeek进行调度,深入推理分析数据中隐含的关联及规律,从而实现最优化的控制及提供决策辅助。目前,该企业的铜基新材料产业工艺AI模型已帮助多家企业提升品质控制能力,降低企业能耗约10%、缩短平均工时约15%、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提高良品率约20%。
我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记者从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把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加快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全省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
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我省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省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全链条、全过程、全覆盖推进机制。省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省级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联席会议机制。各地建立了由党政领导挂帅的推进体系,制定数字化转型专项支持政策,投入专项资金支持转型发展。
编辑:邓兰香
校对:朱翔
复审:何凡
审签:杨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6120190015
举报电话: 0791-88111736 举报邮箱: media@jxcb.net
Copyright © 2016-2025 jxc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