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新闻 > 国内 > 文章

青海乌兰泉沟墓出土王冠重现华光

一顶珍珠冕旒龙凤狮纹嵌宝石王冠静静陈列于恒温展柜中。冠体上翼龙昂首,立凤振翅,双狮威严,珍珠冕旒如星垂落,游客轻触屏幕,三维图像便带着这件珍宝缓缓旋转。

这件出土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泉沟一号墓的王冠,与同出的绿松石金杯经过两年精心修复,目前正在海西州民族博物馆展出。特别定制的展柜中,还可以看到王冠内衬的丝绸残片和复原后的珍珠冕旒。

2019年,考古人员在抢救性发掘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时,在墓室暗格中发现一个木箱,里面存放着这件方形王冠和绿松石金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用“三个首次”概括了这次发现:“这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吐蕃时期壁画墓、彩绘漆棺,以及墓葬暗格。”根据出土物特征和壁画内容风格,考古学家推测该墓葬为吐蕃时期,碳14和树木年轮断代显示为公元8世纪初,而墓葬所在的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处丝绸之路青海道战略要冲。

“刚出土时,整个王冠破碎糟朽非常严重、一碰就断。”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黄希告诉记者,看到王冠残件时既震惊于它的精美华丽,又感到压力倍增。

最复杂的挑战来自结构性复原。“因为暗格木箱坍塌,王冠和冕旒的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冕旒的串珠多已脱离原位,宝石的原始排列方式没有明确参照。金冠和金杯表面镶嵌的宝石大量脱落,需要一一定位回贴。”黄希说。

“为了保证文物本体的‘长治久安’,我们用平均1毫米的针脚把文物固定在仿制的衬布与覆纱之间进行展示,修复后的王冠纺织品内衬则以平面方式展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丹表示,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原文物,还能兼顾展示效果,让观众直观感受到王冠的历史原貌与工艺细节。



编辑:柳永

校对:朱翔

复审:何凡

审签:杨鸣

热点
  • 热播视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6120190015

    举报电话:  0791-88111736    举报邮箱: media@jxcb.net

    Copyright © 2016-2025 jxc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