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品牌 > 晨报旅游 > 文章

【灵山文化】灵山为什么叫灵山?

灵山为什么叫灵山?史载:“降魔伏虎、祛病消灾、涝年防洪、旱岁施雨,有求必应是为灵山。”您知道吗?上饶灵山,其名由来已久,历史底蕴深厚,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更在东汉时期与宗教文化紧密相连,逐步奠定了其独特的地位。 


图|谢秋霖

图|郑群

考古发现表明,灵山在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20世纪)已有人类聚居。望仙桥头古村遗址、茗洋庙背山、郑坊平伏脑等地出土了石斧、石镞、陶罐等器物,证明当时先民在此从事农牧活动,并形成早期聚落。这一发现将灵山的人类活动历史推至4000年前,是现存最早的实物证据。


东汉末年,道家人物胡昭(灵山开山始祖)在此结庐修道,采药济民,被视为灵山道教文化的奠基者。其事迹被载入《胡氏宗谱》,并成为后世道教传承的重要依据。东汉建武年间(约公元25-56年),当地人为纪念胡昭,在灵山修建石人殿,成为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殿内现存明代对联“秀水奇山信郡无双福地,佑民护国江南第一名神”,印证了其悠久历史。


图|张光亮

图|江放

宋代道教典籍《云笈七签·福地》明确记载:“灵山在信州之上饶县北,墨真人治之”,将其列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这一记载虽成书于宋代,但反映了东汉至魏晋时期灵山作为道教圣地的地位。同时,《广信府志》称灵山为“信之镇山”,《信州府志》则强调其“护国佑民”的神圣性,表明至迟在唐代,灵山已成为官方认可的文化与宗教象征。

图|李化武

图|严慧

唐代灵山道教兴盛,宫、观、殿、宇达99座,宋代延续此盛况,石人殿庙会成为跨省朝圣活动,吸引赣浙闽皖数十万香客。无数文人墨客歌咏灵山,如唐代王贞白《灵溪集》、宋代韩元吉《洞泉日记》等著作均收录灵山相关诗文,南宋辛弃疾更以“叠嶂西驰,万马回旋”描绘其壮丽景观,进一步强化其文化地位。

图|聂志卿

图|曾庆光

如今,从灵山的985、211路线,新景点金榜题名祈求升学顺利,到“灵山妈妈”、龟蛇合体祈求平安顺遂,再到相濡以沫祈求爱情美满……这些祈福景点,都是灵山对“灵”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这座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千年名山,承载着无数人的信仰与期盼,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与文化的传承。

图|苏宏涛


责编:周震琴

校对:朱翔

复审:龚冰

审签:杨鸣


热点
  • 热播视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6120190015

    举报电话:  0791-88111736    举报邮箱: media@jxcb.net

    Copyright © 2016-2025 jxc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