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品牌 > 晨报旅游 > 文章

【灵山访古】灵山书院考略

上饶市“灵山书院”,原址在上饶市老城区金龙岗(现上饶茶厂),坐北朝南,与“信江书院”遥遥相望。据上饶县档案馆收藏的清同治庚午年版《上饶县志》记载,该书院在“县学宫左偏,乾隆初知县李文耀建,为义学”。从上饶县宋至清代官吏更迭表中查知,李文耀任上饶县知县的时间为乾隆十八年至二十年(1753-1755)。据此推算“灵山书院”兴办距今已有二百六十余年历史。

“灵山书院”创立后,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官方的重视,曾数次给予修缮和扩大。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县邹应元为了办好义学,以天台庵田71亩2厘1毫4丝拨作学田,每年可收谷53担6斗,另外有地4亩5分3厘4额征地租钱83381文,束备膏火不敷,他还在任期中令富裕商家进行捐款凑辅。

清道光九年(1829),知县石家绍,在原义学基础上进行重建,并捐款接济增加膏火。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广信府知府史致谔拨款修建考棚,剩余的钱用来增置田产,扩大收租,以资书院。清同治五年(1866)知县王恩溥上任后,发现“灵山书院”在咸丰年间被太平军攻占上饶城遭遇放火焚烧,便于第二年(1867)进行派捐,又进行重修,并在原基础上增添房屋。同治十二年(1873),上饶县县令沈镕经走马上任的当年,就自己捐助二百金,以资“灵山书院”膏火,并下令广信府大户人家王采烈捐助房屋一间。至此,历经一百二十余年的灵山书院田产共计达到9顷81亩5分,地有60亩4分,水塘7亩4分,经营出租店房有19所之多。


图|陈洪饶

从上饶县档案馆收藏的清同治庚午年版《上饶县志》绘图中所见,灵山书院为重檐歇山顶构建,设有亭、台、轩、阁之类,完全是属于清代的园林建筑风格,颇为壮观。以大堂、石桥、亭子、廊坊、讲堂、圣殿连成一条中轴线,系三进厅堂。两旁厢房为排列整齐对称的砖木结构。书院外四周有围墙,大门正中为双合开闭,从前大门进入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院大堂,拾级而上,大堂各有一小门,并有房间三个。通过大堂便是一条小溪,过溪面小桥到八角亭,过廊坊进入讲堂,最后是圣殿大堂。讲堂与圣殿两侧设有书房,书院周围还有天井、水池、花墙等附属建筑群。书院后墙左右二处各有一单扇门。


图|上饶记忆

清末,全国各地废除科举制度,大兴学堂风。光绪二十四年(1898),诏令“将全国各省、府、厅、州、县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之高等、中等与小学堂”。于是,“灵山书院”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上饶县高等小学堂,这是上饶市最早的一所小学。

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文庙、书院、学宫自然受到新文化的冷遇,后来的学堂名称又改叫小学校。这乃是历史的推进,然而,很有意思的是,到了1922年,上饶民间还有人继续称“灵山小学”。1927年,上饶县高等小学堂与私立翼伯小学合并为县立第一完全小学,此时,灵山书院、灵山小学的历史终于宣布彻底终结。(汪增讨 上饶政协文史馆) 

图|陈进荣


责编:周震琴

校对:朱翔

复审:龚冰

审签:杨鸣


热点
  • 热播视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6120190015

    举报电话:  0791-88111736    举报邮箱: media@jxcb.net

    Copyright © 2016-2025 jxc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