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新闻 > 国内 > 文章
防窃听能隐身

我国首创“量子电话”

接打“量子电话”成为现实。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龙桂鲁带领团队提出量子直接通信理论,通过自主构建的实用化系统,连续168小时实现百公里量子直接通信,且通信速率稳定在2.38千比特每秒,与第一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1G)相当,创下百公里量子直接通信速率世界纪录。2月21日,相关成果在《科学进展》发表。

“以量子态为载体,既能感知窃听,确保通信安全,也具备保护使用者的隐身通信效果。”龙桂鲁介绍,早在2022年,团队就与清华大学教授陆建华团队合作,设计出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系统,将量子直接通信距离刷新至100公里,创下世界纪录。但基于双向协议的系统中,传输信息的光量子因“折返跑”损耗很大,传输速率只有0.5比特每秒,仅支持收发“量子电报”。

从电报到电话,龙桂鲁团队历时两年多,设计出全新架构,将传输速率提升了4760倍。新架构采用单向协议,光量子仅需传输一次。

在单向协议遭受窃听时,如何确保此前传输的信息不泄露?科研团队采用了新思路:利用事先共享的密钥对光量子态进行加密,未发生窃听则重复使用共享密码加密继续通信;即使被窃听,信息本身也依旧安全。团队还运用掩膜增容技术,将传输过程中损耗的量子态用本地随机数组成“隐身斗篷”,使窃听者无法获取任何信息,进而提高信道容量。

这一国际首创的量子直接通信单向协议,催生了百公里量子直接通信速率世界纪录。

目前,龙桂鲁团队已完成相关设备集成。一台大小与电脑机箱相仿的实用化通信端机,就能实现“量子悄悄话”实时传输,量子直接通信从理论构想迈向实际应用。

龙桂鲁表示,该系统有望广泛用于政务、金融等对信息安全要求极高的领域。未来,面对上千公里的空间量子通信需求,量子直接通信单向协议还将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柳永

校对:朱翔

复审:何凡

审签:杨鸣

热点
  • 热播视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6120190015

    举报电话:  0791-88111736    举报邮箱: media@jxcb.net

    Copyright © 2016-2025 jxc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