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2025-02-04 21:59:00
▲沈国栋(右一)正在工作。
▲王小龙向学生讲述候鸟知识。
▲春节假期期间,进贤县气象局工作人员进行地面人工增雨作业。
晨报讯(罗昊 记者 程玥) 新春佳节,喜庆氛围如细密丝线,织满大街小巷。阖家团圆之时,总有一群人默默扎根岗位。他们的无私付出,是城市里的温暖底色,让市民的节日增添便利与欢乐。
在大街小巷穿梭的揽投员,怀揣着对工作的热忱,在新春之际仍脚步不停,将远方的牵挂与祝福送到每一个收件人手中;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奋战在人工增雨一线,耕云播雨,润泽赣鄱;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员们在广袤湖区不辞辛劳,守护着生态的和谐,为这片珍贵的湿地和栖息于此的生灵保驾护航。他们用劳动诠释着别样的年味。
“快递小哥”
快递“不打烊”,“投递”关怀与牵挂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市分公司红谷滩翠苑路揽投部的揽投员沈国栋,在揽投部已经辛勤耕耘了十二个春秋。春节前夕,快递量猛增,包裹如山般堆积在仓库。面对这骤增的工作量,他丝毫没有慌乱,从分拣、扫描,到装车、派送,每个环节有条不紊。每天清晨6时,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时,他已经到达揽投部,开启一天的送货与上门收件行程。
为保障春节假期期间邮件的正常流转,该揽投部安排人员轮流值班。沈国栋是土生土长的南昌本地人,春节阖家团圆之际,他主动站出来承担值班任务,让外地的同事能优先返乡,与家人共度新春。他的默默付出,温暖了整个团队。除夕的夜晚,结束值班的他推开家门,满桌的佳肴热气腾腾,家人的笑容亲切温暖,那一刻,家的温暖驱散了一天的劳累。
新春佳节,城市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之中,众多驿站陆续停业休假,但邮政快递服务始终在线。这就意味着,邮政揽投员们的身影更加忙碌,他们肩上承载的责任也越发沉重。沈国栋所投递的货物,大多是年货、行李等较重物品,尤其在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更是对揽投员体力的考验。
春节假期期间的投递过程也充满了温暖与感动,有的市民会热情地送上新年小礼物,有的则会送上自家准备的年货。每一次上门投递,都像是一场温馨的拜年之行,让沈国栋在工作中也深深感受到了春节的喜庆与浓浓的人情味。
虽然过年期间无法时刻陪伴在家人身边,但是沈国栋依然坚定地秉持“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信念,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深知自己的工作对于千家万户的重要性。幸运的是,他的家人始终给予他充分的理解与支持,成为他坚守岗位的坚强后盾。
谈及新年愿望,沈国栋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他在工作上将继续全力以赴,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用自己的努力收获更多顾客的满意与认可。
沈国栋是无数“快递员”在春节期间的缩影。正是有了像他们这样坚守岗位的揽投员,让广大市民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及时收到远方亲友的关怀与牵挂。他们保障了长假期间人们的特殊需求准时送达,让千家万户的新春佳节过得更舒适。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为这个喜庆的节日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温暖与亮色。
候鸟“守护神”
为确保候鸟安全越冬,他连续39年在岗位上过春节
春节假期期间,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节日的气息弥漫在每一寸土地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与鸟为伴,与自然共舞,他们是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员们。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管理站巡护员王小龙,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第39个春节。
王小龙与鄱阳湖的缘分,早在5岁初见白鹤时便已种下。1986年退役后,他毅然回到家乡,投身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站,从此开启了长达39年如一日的守护之旅。39年间,他徒步巡湖里程超过40万公里,救助过300多只候鸟,荣立三等功两次,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江西好人”等荣誉称号。他用行动诠释着对这片湿地和候鸟深沉的爱。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军人的作风和精神一直支撑着我,守护鄱阳湖和候鸟。”王小龙坚定地说道。每年春节,王小龙都主动提出,让同事们回家团聚,自己一人留守在鄱阳湖畔,今年春节是王小龙默默坚守在岗位上的第39个春节。春节,本是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刻,然而对于王小龙而言,却是候鸟最需要守护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候鸟安全越冬,他充分利用智慧平台、监控设备,同时坚持湖区巡护,做到春节守护候鸟不打烊。春节期间,王小龙每天都要进行常规巡护,时刻留意湖区动态,还要照顾站内饲养的候鸟,确保它们健康成长。此外,春节期间前来观赏候鸟的游客增多,他还承担起接待游客的任务,向他们科普候鸟保护知识。
这份坚守背后,离不开家人默默的支持。王小龙坦言到今年是在岗的最后一个春节,8月份他即将退休。“谢谢家人多年来的默默奉献和支持!对工作我无怨无悔,却也因无法为家人付出更多关爱而感到内疚。”而家人始终站在他身后,给予他力量,让他能安心守护鄱阳湖。
对于鄱阳湖的未来,王小龙也满怀期待:“希望鄱阳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候鸟种类、数量越来越多,人鸟和谐共生!”退休以后,他会以志愿者身份重回鄱阳湖畔,常到以他名字命名的“中国好人王小龙工作室”打卡,带领更多人守护鄱阳湖候鸟。
王小龙用39年的坚守,为鄱阳湖生态保护书写下动人篇章,他的故事也如同一束光,照亮更多人守护自然之路。
气象部门工作人员
以气象科技抢抓“天时”,耕云播雨降低森林火险
日前,记者从江西省气象部门获悉,1月下旬以来,为积极应对江西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和气象干旱,全省气象部门按照“上下联合组织、左右联手开展、全天联动作业”的要求,超常规、大规模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减轻气象干旱灾害等发挥积极作用。
连日来,江西气象部门以气象科技抢抓“天时”,敏锐捕捉1月24日至26日,1月30日至2月2日两次天气过程,在自然弱降雨期间,借助人工增雨,让“下雨”变成“下足雨”,解“大地之渴”。其中,1月24日0时至1月27日8时,全省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365次;1月30日17时至1月31日20时,全省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91次。
据了解,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省气象部门科学研判,近一个月,全省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影响面积4.28万平方千米,累计增加降水量1.49亿吨;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3架次,影响面积2.0万平方千米。据悉,受人工增雨和自然降水共同影响,1月26日开始,江西旱情得以大幅度缓解,截至1月31日,全省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县(市、区)减少了55.9%;1月31日,全省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的县(市、区)较1月23日大幅度减少,赣北和赣中北部已有60个县(市、区)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降至较低风险。
目前,人工增雨工作仍在组织实施中。
编辑:邓兰香
校对:朱翔
复审:何凡
审签:杨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6120190015
举报电话: 0791-88111736 举报邮箱: media@jxcb.net
Copyright © 2016-2025 jxc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