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新闻 > 国内 > 文章

“抗大第二” 文脉绵长 新疆大学百年传奇

天山脚下,百年学府,“抗大第二”赓续红色血脉;

紧跟党走,初心如磐,扎根边疆培养报国之才。

“民族的命运担在双肩,努力莫迟延……”由著名共产党人林基路作词的新疆学院校歌《我们正青春年少》,在抗日战争时期唱出了爱国青年的革命心声。百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大人甘于奉献、奋勇向前。

拥有“抗大第二”红色基因的新疆大学,2024年9月21日迎来了百岁生日。“团结、紧张、质朴、活泼”的校训来源于延安抗大校训。百年来,新疆大学虽地处祖国西陲,但新疆大学始终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承担着为边疆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


“抗大第二” 传承红色基因

1924年,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成立,开创新疆高等教育的历史先河,后几经更名重组,发展至今,2017年,新疆大学成为全国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2022年新疆大学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红色,是有“抗大第二”之称的新疆大学熠熠生辉的底色,是引领新疆大学奋勇前进的精神之光和力量源泉。

维护祖国统一,缔造红色基因。20世纪三四十年代,100多名共产党人先后从苏联、延安前往新疆,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致力于把新疆建设成为稳定的抗战大后方。著名共产党人俞秀松、林基路及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先后主持新疆学院工作,他们以延安抗大为榜样,改造新疆学院,提出了“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列主义为内容”的教育思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宣传活动,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新疆大学因此被誉为“抗大第二”。

1947年,时任新疆学院院长包尔汉、副院长涂治团结带领进步师生,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民族分裂分子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包尔汉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早在2000多年前,新疆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不是哪一个民族的新疆,是各民族的新疆,正像中国是各族人民的中国是一个道理!”

响应党的号召,赓续红色基因。20世纪50年代后,党和国家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选派一批批干部教师和优秀毕业生来校工作,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义无反顾地来到新疆大学,传承“抗大第二精神”,为党、为祖国、为人民绽放人生光华。

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红色基因。不久前,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从校园搬到乌鲁木齐烈士陵园,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同学们在陈潭秋、毛泽民等英雄墓碑前,对那段红色历史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将红色思政课设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一线。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阮晔介绍,本次活动是新疆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品牌——“与马克思主义相约在红湖”教学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通过红色情景剧展演、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红色文化大讲堂、红色文化逐梦之旅、实践调研等,新疆大学已组织3万余名学生参与,形成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

新疆大学校史研究会会长于付恩认为,对今天的学生来说,红色革命先烈的故事依旧具有感召力。这笔厚重的红色资源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树立了生动典范。

贴近青年心声,传承红色基因。新疆大学林基路艺术剧社学生以红色校史为蓝本,自编自导自演创作多部大型原创革命历史剧、报告剧,比如《我们正青春年少》《共产党人在新疆1936-1945》《茅盾在新疆》《红湖春晖》等,校内外观众累计达2万余人,获得广泛社会影响。

“社团从剧务、化妆、演员到编剧都由学生担任,社员们在听故事、演故事到最后写故事的过程中,完成了从受教育者向教育者角色的转变,对革命先烈的理解与认同得到不断深化,同时他们还会影响更多青年学生,实现红色育人的正向传导。”新疆大学林基路艺术剧社指导教师何菲菲告诉记者。


培养兴疆固边人才的摇篮

新疆地处祖国边陲,新疆大学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和排头兵,肩负着更好地满足边疆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扩大中西部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重要历史使命。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只有新疆学院一所高等学校,担起新疆高等教育的整个江山。新疆大学退休教师杨筱敏回忆道,“因为师资力量不够,那时每个人都是全能教师,没有十几门课也要教五六门课。”他回忆道,许多课程教学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以中文系为例,“当时新疆就没有多少教授语文学习的课程。”

从一穷二白到门类齐全。历经百年建设,新疆大学已发展成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3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百年历史,成就辉煌,核心在于新疆大学坚持传承扎根边疆办教育,培养兴疆固边人才的使命担当,始终是新疆各民族人才培养的引领者和主力军。

从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时期的“为新疆造就外交人才及各县法界人才”,到抗战时期新疆学院成为“培养各民族爱国进步青年的摇篮”,到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百年来,新疆大学培养的各民族高层次专门人才遍布祖国大地,活跃在天山南北,在报效国家、建设新疆的宏伟事业中建功立业,绽放人生灿烂光华。

新疆大学始终坚持一流目标导向,坚持特色发展之路,按照“建强工科、优化理科、繁荣文科、促进交叉”建设原则,全面深化建设任务和改革任务。

目前,新疆大学有3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9个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专任教师210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为60%;理工类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人文社科类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2023年学校科研资助经费6.7亿元,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重点项目20项,获批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5项……一连串数字,体现今日新疆大学积极进取之精神、蓬勃发展之态势。


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教育开放新高地

近几年,新疆大学以服务支撑“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和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加快推进教育向西开放,中亚国际学生来疆数量和海外培训规模不断扩大,起到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合作研究的民间桥梁作用。

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增多,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新疆大学校长姚强说,新疆大学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工作,在努力稳定国际学生招生规模的同时,注重进一步优化国际学生培养结构,通过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和校院联动的来华国际学生管理体系,积极打造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服务标准、高效优质的来华国际学生管理服务队伍,进一步推动新疆大学国际化办学进程。

新疆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朱新武介绍,自2010年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以来,新疆大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先后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签署了教育交流与科研合作协议(备忘录)。

除了引进来,新疆大学加大走出去力度,通过国家、自治区公派出国留学和培训等项目,近5年共派出学生500余人次出国(境)学习交流。

海纳百川般的中国文化,深深吸引着来华国际学生。穆兹兰诺娃·依琳娜2023年考上了新疆大学汉语言专业,从俄罗斯文化之都圣彼得堡到美丽的新疆乌鲁木齐,她说,中国是一个兼容并蓄、具有大国风范的国家,新疆大学是一个民族团结、文化交融的地方,在校园各个角落她都看到了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都很好地被包容进来。

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张延勇表示,学院为国际学生创造机会,到国内中小学和学校在国外设立的孔子学院实习,参观博物馆、著名企业、大型工业园区、厂房等,观看大型歌舞晚会,参加各类公益性活动,让国际学生尽可能地了解中国、了解新疆。

自1984年招收第一批来华国际学生以来,新疆大学已有40年对外汉语教学历史,至今已招收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层次来华国际学生8800余名。近年来,学校对来华留学招生专业进行全面拓展,共有24个学院的81个专业招收来华国际学生。


在服务国家治疆方略中“强筋壮骨”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新疆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为学科建设特色,服务西北边疆治理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并在全疆设立了26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基地,与相关地区签署协议,积极协助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新疆大学党委书记代斌表示,新疆大学以国家战略为导向,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融入和主动服务国家新发展格局,立足资源、区位和生态等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优化学科设置,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以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科布局。

服务地方发展大局,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近年来,新疆明确了地区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战略规划,提出加快打造以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等“九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新疆大学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提升服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能力。

推动风力资源转化,科技助力产业发展。新疆大学进行了多年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王维庆是我国最早从事风电机组研发的专家之一。30年来,从大型风电机组关键部件控制、整机控制及检测、性能升级到风电场并网,他研究完成系列大型风电机组电能转换理论体系和工程应用技术,创建和领导的团队促进了我国风电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为我国风电事业做出开创性和引领性贡献。王维庆教授也因此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打破语言交流障碍,信息化惠及丝路沿线。新疆大学吾守尔·斯拉木院士为中国多语种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与团队开发了30多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语言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并在全疆普遍推广,助力各族群众跟上信息化潮流,迈入数字时代。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中有多种官方语言。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多种语言的交流障碍,吾守尔教授团队与国内一流科研机构、院士、部委智库、行业领军企业等形成了“一带一路”语言互译和文化互通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机器翻译“一带一路”沿线民族语言的成功实现,将有力提升我国在全球语言翻译和产业化领域的开放水平。

科研经费逐年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速。五年来,新疆大学年度科研经费由2.5亿元增长到6.7亿元,承担理工科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13项、课题9项;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65项。

新疆大学获批省部共建“碳基能源资源化学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专项“哈密煤直接转化制备高端精细化学品技术”获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对增加国内油气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重要战略意义;聚焦“双碳”领域,获批西北能源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等8家单位共建科研平台;以技术入股方式实现成果转化,获股权折合资金近1000万元。

源既深、流自远。面向新时代,百年新大将全面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特色鲜明的研究型一流大学,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家园、区域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代斌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编辑:张嘉豪

校对:朱翔

复审:刘伊

审签:涂远旻

热点
  • 热播视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6120190015

    举报电话:  0791-88111736    举报邮箱: media@jxcb.net

    Copyright © 2016-2024 jxc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