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新闻 > 首页热点 > 文章
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万年仙人洞,被誉为“江南都江堰”的槎滩陂……

多项历史文明成果铸就赣地农耕伟业

晨报讯(记者李小聪) 江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时间长,雨量丰沛,是“天赐”的农耕宝地。翻开江西农耕的历史,这里有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春秋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粮仓——新干县界埠粮仓;历经千年至今还发挥着农业灌溉作用的“江南都江堰”——泰和县槎滩陂……赣鄱先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赣鄱地域辉煌的农耕伟业。 


距今1.2万年的仙人洞是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

水稻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超过半数人口以水稻为食。在江西上饶市万年县大源乡境内有一个万年仙人洞遗址,这个距今1.4万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被称为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

从1993年10月开始,历时两年多,中美农业考古队对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的考古发掘,获得惊世发现,在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1.2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人工栽培稻植硅石,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

“仙人洞的发现意义重大,有两个世界第一,第一是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植硅石,第二就是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陶片。”万年县文旅局局长王树平说,正是依据植硅石分析法对仙人洞和吊桶环稻谷遗存的鉴别,从而证明赣鄱地区是亚洲和世界稻作农业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仙人洞的考古发掘,不仅出土了大量的植硅石,更大量地出土了石器、骨器、角器、蚌器、陶片等,通过这些出土器物,赣鄱大地的上古人类的生活图景一幅幅重现在当代人们的面前。


新干界埠粮仓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粮仓

1975年6月,新干县城南3公里许的赣江西岸边的界埠镇袁家村,村民在一座丘陵上进行基建挖土,挖出了许多炭化稻米,遂向当地政府报告,当地政府报告到省文物部门。

考古人员初步探掘出两座大型的粮仓遗址,由此断定这里是一处包括古城居住遗址、粮食仓库、陶窑和墓葬的大型战国遗址。1976年1月中旬,江西省博物馆考古队对粮仓遗址进行了发掘,查明了两座粮仓的结构和规模:粮仓平面呈长方形,长61.5米、宽11米,坐西朝东,土木结构,房顶铺有绳纹板瓦;仓内有4条平行的纵沟,宽、深均约半米,长61米,各沟之间相距约1.4米……仓内还发现了大量炭化稻米,堆积厚度为0.3~1.2米,经专家鉴定为粳米,储藏年代大约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年,距今约2500年。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农业考古》原主编、历史研究所原所长施由明告诉记者,新干界埠粮仓的发现,让考古界为之兴奋,这是全国范围内至今所发现的最大的春秋战国时期粮仓。粮仓筑造技术很高,如开沟通风的储粮方法,可以使仓内的空气得以通畅,防止粮食久储之后霉化变质。特别是界埠粮仓地处赣江岸边,对防霉和防水的要求比北方的粮仓要高,其建造技术达到了防霉的要求,在中国农业科技术史上有重要研究价值。


跨越千年的槎滩陂获誉“江南都江堰”

农业要发展,水利工程必不可少。在吉安市泰和县有一座叫槎滩陂的水利工程,建于公元937年,是一座始筑于南唐并长期发挥疏江导流灌溉功能的古代水利枢纽工程,有“江南都江堰”之称。

这一切,要归功于周矩。后唐末年(公元936年),进士周矩举家迁入泰和县螺溪镇定居。他寓居农村,深知群众受旱之苦,决心先修水利,造福百姓。他利用牛吼河的自然地形,因地制宜,将水陂分为主坝、副坝、筏道和排沙闸。水陂自西向东流,流经禾市镇上蒋村时,又分为南北两条支流,又在南北干渠上开挖了36条支渠,这些渠道迂回30余公里,灌溉大部分田地,使当地享有吉泰盆地的“鱼米之乡”称号。

“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但槎滩陂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槎滩陂整个流域区涉及今泰和县螺溪镇、禾市镇、石山乡和吉安县永阳镇四个乡镇,灌溉村庄约200个,灌溉面积达5万余亩。”泰和县禾市镇宣传干事郭斯琦说,槎滩陂促进了流域区内土地的大开发,原来的许多“高阜之田”变成了肥沃之地。

除槎滩陂外,凝聚赣鄱先民智慧的古代水利工程还有抚州千金陂、潦河灌区、上堡梯田等。2024年9月3日,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5届执行理事会公布了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婺源石堨成功入选,成为江西第5个申遗成功的古代灌溉工程遗产。目前,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8处,江西遗产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取水工具和水力工具在江西各地被广泛应用

从1.2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驯化野生稻为栽培稻,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赣鄱先民种植水稻、发展稻作农业,再到铜石并用的青铜时代,赣鄱先民的农耕技术一步步走向更高水平。施由明表示,铁农具以及其他生产工具广泛应用,对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江南水乡广泛应用的取水工具和水力工具,有水车(翻车)、筒车、水转翻车、水碓、水磨等。在施由明看来,这些富有智慧的创造发明,在江西各地被广泛应用,对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翻车,又称龙骨车、踏车、人车,这是我国农村从汉代以来直至近现代仍广泛使用的灌溉工具。从明代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可知,明代江西人对翻车又有创新,被称为拔车,一种小型手摇翻车,使用时双手各执一摇一推一拉,交互使用,可将水提上数尺的高度,这种拔车结构简单而又灵巧,且轻便灵活,人即可掮走,近水低田,最为适应。

施由明表示,在古代江西农村使用得比较广泛的还有筒车,发明于唐代,直至近现代仍在使用。另外,还有一些水力加工工具,如水碓、水磨、水碾等,都是劳动人民巧用水利而富有智慧的发明。


赣鄱物产丰饶成就“物华天宝”美名

赣鄱物产之丰饶,在古代表现为历代进贡朝廷的众多贡品和商品贸易繁荣。且不谈著名的景德镇瓷器,以农产品为例,有贡米、贡茶、贡橘等;以农业加工产品为例,有贡布、贡纸等;以当代农产品为例,名牌农产品数不胜数,如稻米、脐橙、茶叶等。

比如,万年“贡米”。距今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皇室贵族发现了万年这个地方所产的稻米不仅看上去美观,米粒大,体长似梭,质白如玉,吃起来香软可口,似糯不腻,是宴请和馈赠的佳品。于是,万年稻米成了“贡米”,年年进贡朝廷。

在江西东部的南丰,建县历史长达1700多年,这里盛产的南丰蜜橘,嫩嫩的果肉、浓甜的风味、扑鼻的芳香,让人沉醉不已。据专家考证,早在唐代,江西进贡给朝廷的“乳柑”,就是南丰蜜橘。

另外,还有万载的夏布、铅山的连史纸、南安(今大余县)的板鸭、赣南的脐橙……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正是赣鄱物产丰饶的真实写照。



编辑:柳永

校对:朱翔

复审:何凡

审签:杨鸣

热点
  • 热播视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6120190015

    举报电话:  0791-88111736    举报邮箱: media@jxcb.net

    Copyright © 2016-2024 jxc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